疫情當前,網上虛假銷售口罩、推銷假藥等疫情類案件頻發,不少不法分子借助疫情采取“舊瓶裝新酒”開展非法集資、網絡詐騙活動,提醒廣大群眾提高警惕,謹防詐騙,切實保護好自身合法權益。
一、認清騙局
1.募集資金設立生產口罩等疫情防控物資企業。不法分子通過微信群、qq群、朋友圈、微博等網絡渠道散播信息,稱募集資金設立口罩等疫情防控物資企業援弛疫情,并許以高額利息、按期分紅或還本付息承諾的情況。
2.募集資金購買口罩等防控物資。不法分子通過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網絡渠道發布信息稱可以聯系廠商購買口罩、額溫槍、防控面罩等防疫物品,但是必須一次性大批購買,因此發布信息召集大家拼單購買,但是出現失聯、收錢不發貨、拉黑的情況。
3.利用群眾愛心,騙取疫情捐款。不法分子冒用紅十字會或醫院等名義在網上發布愛心捐贈倡議,利用群眾同情心騙取“善款”,并未將愛心捐款用于疫情防控而自行轉移。
4.借新冠肺炎疫情和“區塊鏈”概念發行虛擬數字貨幣。不法分子趁公眾居家防疫期間大肆宣傳虛擬貨幣、虛擬資產等非法金融產品,聲稱“宅在家里也能理財”,設置高息誘惑騙局。有不法網站發行冠狀病毒加密貨幣Coronaviruscoin進行融資,承諾高額融資回報,宣稱籌集的資金將用于在中國境外建造口罩和防護服工廠,向全球提供口罩和防護服,并由新科學家資助研究生產冠狀病毒疫苗。
5.為感染親屬眾籌“醫藥費”。不法分子冒充學校或某公司工作人員以孩子或某親屬突然高燒、已被隔離醫治為由,向社會公眾發起眾籌“醫藥費”,要求親屬匯繳“住院費”等,騙取受害人錢財。
6.售賣強身健體“秘方”。不法分子謊稱有提高免疫力的特效藥,對預防新冠肺炎有非常好的功效,通過發布釣魚鏈接、使用違規手機APP等方式,誘導用戶購買,導致個人財產被騙。
7.以“銷售返利”名義,售賣假藥、假物資。不法分子散布虛假信息,利用公眾對新冠肺炎的恐慌心理,謊稱可以代購代銷“特效藥”“口罩”“消毒液”等物資,并向購買者承諾可以“積分返利”,甚至“加盟獲利”,騙取受害人錢財。
8.線上教育投資詐騙。不法分子假冒學校教師或班主任身份,以延期開學和組織開展線上教學為由發布詐騙信息,要求學生家長通過微信、支付寶等網上支付方式繳納各項費用。
二、防騙小貼士
1.網上購買口罩等防疫用品時,要在正規網購平臺進行,不要盲目相信代銷代購信息,收到提及匯款、轉賬等信息時,一定要提高警惕,不可輕信!認真核實對方身份,可以聯系電商平臺客服或網店客服,確認是否有退貨退款情況存在。不要點擊對方發來的退款鏈接,對于各種轉賬或借貸需求,統統不要理會。密切關注官方發布信息,不買特效神藥,不信非專業機構信息。
2.在捐款捐物獻愛心時,應通過正規官方渠道進行核實,認準正規捐贈渠道,正規募捐均需民政部門登記備案,捐款前需核實對方賬戶名稱與受捐公益組織的名稱是否一致,不輕易將捐贈資金轉入個人賬戶,避免上當受騙。
3.在網上瀏覽時,不要隨意點擊彈窗信息及來歷不明的鏈接。安裝防火墻和殺毒軟件,并定期更新殺毒軟件,防范電腦受到惡意攻擊或病毒侵害。下載并安裝由銀行提供的安全控件,保護賬號密碼不被竊取。
4.接到陌生人來電稱親友感染、需治療等消息時,先保持冷靜,一定要與親友本人進行多渠道確認,切莫心急匯款、上當受騙。
疫情防控,牽動億萬人心。越是特殊時期,廣大人民群眾就越要提高警惕,擦亮雙眼,分辨真偽,認清騙局。
請牢記以下“四必問”“四必做”!
轉賬前四必問
1. 我為什么要轉賬?
2. 我認識對方嗎,是否需要核實確認?
3. 我是否會落入詐騙的陷阱?
4. 我是否應該向警方咨詢?
被騙后四必做
1. 聯系銀行客服尋求補救,了解資金去向。
2. 及時撥打110報警或到公安機關報案!
3. 注意保存轉賬匯款憑證。
4. 冷靜對待,保持身心健康,家庭和睦。
轉自河北防范處置非法集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