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科沃土基金董事長--朱為繹
前言:筆者曾經在分層前寫過《新三板創新層的投資機會》,現在正式分層已經實施一個多月了,本文試著從市場表現、融資等角度對不同類別的創新層企業進行分析,供大家參考。
自今年6月27日起,新三板正式進入分層時代,953家企業(占整個市場近11%的企業)進入創新層。經過統計,從新三板正式分層至8月7日,這11%的企業貢獻了整個新三板市場成交額的53%和37%的成交量。從平均成交情況來看,新三板平均成交額768萬元,創新層平均成交額978萬元,新三板平均成交量157萬股,創新層平均成交量139萬股。從平均成交量來看,創新層企業的平均成交量反而低于市場平均水平,說明創新層內部企業的市場表現存在很大程度的分化。
一、創新層企業的分類
按照創新層準入標準,將953家創新層企業分為7大類。符合標準一有272家,占比29%;符合標準二的有404家,占43%,占比最高;符合標準三的企業有80家,占比8%;符合標準一和標準二的企業有71家,占比7%;符合標準二和標準三的企業有85家,占9%,符合標準一和標準三的企業有85家,占比9%;同時符合標準一、標準二和標準三的企業有23家,占比2%。
表1:創新層企業分類概況
| 標準分類 | 企業數目 | 占比 |
| 標準一 | 272 | 29% |
| 標準二 | 404 | 43% |
| 標準三 | 80 | 8% |
| 標準一,標準二 | 71 | 7% |
| 標準二,標準三 | 18 | 2% |
| 標準一,標準三 | 85 | 9% |
| 標準一,標準二,標準三 | 23 | 2% |
數據來源:wind
二、各類創新層企業分層后的市場表現
以上7類創新層企業在市場表現上各不相同,符合單一標準的企業中,符合標準三的企業成交額和成交量最大,其次為標準一,成交最少的是符合標準二的企業。從符合雙重標準的企業中也可以看出,同時符合標準一和標準三的企業成交額最大,符合三個標準的企業成交量最大。
從市盈率來看,自6月27日分層實施以來,這7類企業的市盈率隨著大盤的持續大幅下跌均呈現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整體具有較好的抗跌性。符合單一標準的企業中,標準三這類企業的市盈率下降程度最大,說明依靠標準三進入創新層的企業存在市值虛高的可能。在符合多重標準的企業中,同時符合三個標準的企業市盈率下降最大,說明同時符合三套標準的企業在分層前存在炒作過度的可能。整體來看,標準一和標準二類型的企業市盈率較低,標準一類型的企業盈利能力高,標準二類型的企業成長性高,與盈利性和成長性相比,這些企業的估值水平還很低,還有很大增值空間,建議投資者重點布局這兩類企業。
表2:不同類別創新層企業的市場成交情況
| 分類標準 | 成交額 (平均值,萬) | 成交量 (平均值,萬) | 換手率 (平均值,%) | 2016.6.27 市盈率 (中位數) | 2016.8.7 市盈率 (中位數) |
| 標準一 | 522.22 | 78.45 | 2.37 | 17.13 | 16.67 |
| 標準二 | 327.59 | 59.75 | 2.17 | 21.64 | 21.21 |
| 標準三 | 826.84 | 117.32 | 1.65 | 31.76 | 27.90 |
| 標準一,標準二 | 2,597.01 | 328.10 | 2.57 | 19.68 | 18.96 |
| 標準二,標準三 | 1,436.37 | 340.45 | 2.73 | 44.06 | 41.74 |
| 標準一,標準三 | 3,577.00 | 405.87 | 3.80 | 21.32 | 20.56 |
| 標準一,標準二,標準三 | 3,353.26 | 575.57 | 4.25 | 28.88 | 24.84 |
數據來源:wind
備注:數據統計區間(2016年6月27日至2016年8月7日)
三、各類創新層企業的融資情況
從融資情況來看,與市場成交情況一樣,符合單一標準的企業中,符合標準三的企業近12個月的融資額最大,其次是符合標準一的企業,標準二企業的融資額最低。符合多重標準的企業中同時符合標準二和標準三的企業的融資額最大。
表3:不同類別創新層企業近12個月融資額
| 分類標準 | 近12個月融資額(平均值,萬) |
| 標準一 | 7,056.19 |
| 標準二 | 4,567.27 |
| 標準三 | 8,041.27 |
| 標準一,標準二 | 16,686.56 |
| 標準二,標準三 | 25,673.53 |
| 標準一,標準三 | 12,080.45 |
| 標準一,標準二,標準三 | 16,174.12 |
數據來源:wind
四、從做市角度來考察依靠標準一、標準二進入創新層的企業
符合標準一的企業中協議轉讓的企業占32%,符合標準二的企業中協議轉讓的企業占44%。根據維持標準:合格投資者不少于50人和最近60個可轉讓日實際成交天數占比不少于50%,因此這兩類企業為了滿足維持標準,將有很大一部分需要轉為做市交易。自分層實施以來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創新層中已經有13家符合標準一或標準二的企業從協議轉讓轉為做市轉讓,為了滿足維持標準,預計將來將有更多標準一或標準二類的企業轉為做市轉讓。
五、有關思考
(一)投資機構如何挖掘創新層企業的投資機會
我們從上面的數據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標準一、標準二這兩類企業市盈率還很低,與企業的盈利能力和成長性相比還有很大的增值空間,投資機構可以提前布局標準一、標準二這兩類 企業,協助企業選擇做市商,等待企業做市后估值提升。對于標準三這類企業,投資機構可通過布局掛牌直接進入創新層的新掛牌公司,因為標準三規定的6億元的市值是給做市商發行股票的估值,能夠較公允的體現企業的真實價值,直接投資掛牌直接進入創新層的企業,能夠享受未來較大的增值空間。
(二)關于創新層企業進一步分層的建議
經過上述分析,我們知道953家新三板創新層企業盡管都符合創新層的標準,但是市場表現差距很大,存在較大的分化,投資者分歧較嚴重,新三板創新層企業存在進一步分層的可能,建議股轉系統借鑒美國OTC市場集團建設經驗,深入調研創新層企業,在現有的創新層企業基礎上分出更多的層次,并服務好上層的企業,做精做深做實該類企業,打造新三板自己的精品板塊。